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致灾害性强的特点,防灾减灾面临更多挑战。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饱拿干粮,热拿衣裳。”自然灾害对农业冲击大,容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增加减产甚至绝收风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就能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打下基础。而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关键在于将普查成果转化为乡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
去年长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夏秋冬三季连旱,极端天气面前,湖南能做到“大旱之年无大灾”,正是因为早在灾情来临之前,全省各类水利工程就已经马力全开,“喝饱喝足”,还新建成了旱情态势感知系统、固定墒情监测站点,精准配置抗旱资源。综合各方专家分析,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呈多发强发态势。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以主动精神、主动作为,尽最大可能适应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提前做好精准转移避险、精准抢险救援、精准监测预警等工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防灾减灾,不是一省一国的事。从全球范围来看,去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持续性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巴基斯坦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冬季以来,美国东北地区、加拿大南部地区遭遇极端暴风雪天气……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再一次敲响气候变化警钟。
因此,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要以变应变,深化同各国、各地区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等框架内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拓展区域性应急合作领域,联合开展应急科技创新,合力夯实防灾减灾基础,为造福沿线国家地区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2005年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直通式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等任务先后被写入其中。新形势下,既要利用好“防灾减灾日”等应急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广大群众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升应急避险技能,也要倡导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转向绿色消费模式,营造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社会氛围。
责编:谭力彰
来源:华声
-
!/ignore-error/1&pid=53537145 )
赵新文主持召开沈晓明书记暗访经开区交办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
-
!/ignore-error/1&pid=53398700 )
赵新文走访结对帮扶对象并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
!/ignore-error/1&pid=53398560 )
【改革创新年 全力拼经济】赵新文会见湖南新华水利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然一行
-
!/ignore-error/1 )
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 赵新文与一线新闻工作者座谈交流
-
!/ignore-error/1&pid=53579675 )
湘乡市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专题会议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推进会
-
!/ignore-error/1 )
“福泽潇湘·福彩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走进湘乡
-
!/ignore-error/1&pid=53514945 )
正是橙黄橘绿时!鹅婆山橘子丰收节暨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启幕
-
!/ignore-error/1&pid=53415810 )
湘乡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七次会议








